2018年,我国对地观测遥感卫星迎来密集发射期,一颗颗遥感卫星接连升空。拥有自主运控的“北京二号”遥感卫星座系统的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空间”),近期“摩拳擦掌”准备冲击上市。
反观其身后,世纪空间存在真实科研实力或“注水”,股东曾有行贿“黑历史”,前五客户销售额数据“打架”等问题。此番上市,世纪空间或面临诸多考验。
外观设计专利或“充数” 会计更正净利润“缩水”超四成
自诩“行业内从事商业遥感卫星运营最早并专注行业时间最长的企业”的世纪空间,此番上市,或问题“缠身”。
据招股书,截至2019年6月29日,世纪空间共拥有10项授权非国防专利,其中包含了5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
然而,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世纪空间已拥有的发明专利仅4项,专利号为ZL201610048113.8的“基于网络挖掘的遥感产品检索限定项语义扩展方法”专利,实际上暂未取得授权。
并且,世纪空间的4项外观设计专利,均于2013年取得授权,2项外观设计专利名称为披肩,用于佩戴用;2项外观设计专利名称为丝巾,用于穿戴或装饰用。
上述四项专利的设计要点,均为“将北京一号卫星遥感影像音印制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古老丝绸上,精美花色与卓越品质相得益彰,更具有高科技产品与古老文明相结合的深刻文化内涵”。也就是说,上述四项外观专利设计似乎与世纪空间主营业务、及上下游业务毫无关联,或存“凑数”之嫌疑。
不仅如此,国家知识产权局显示,发明名称为“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区域自适应耕地提取方法”的专利号为2015110343943;发明名称为“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的菜田监测方法”的专利号为2015108981768。但上述两项专利的专利号,在招股书中均被披露为ZL201511034493.3,世纪空间或存在信披不严谨的问题。
此外,据招股书,世纪空间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产品中海量遥感数据自动化处理系统(以下简称“PCI软件”),系通过加拿大的PCI Geomatics(以下简称“PCI公司”)获取代理权而来。
而PCI软件的中国独家代理权,实际是世纪空间于2016年收购的北京天目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天目”)所持有。北京天目与PCI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的独家代理协议,协议约定自2016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
与之对比,作为世纪空间的可比同行,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宏图”),却打破了遥感数据处理软件被国外垄断局面,自主研发出了新一代遥感图像处理软件PIE(Pixel Information Expert),形成了覆盖多平台、多载荷、全流程的系列化软件产品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天目主营业务为主要负责PCI 公司等遥感相关软件的代理销售及技术服务业务。2018年,北京天目实现净利润3,162.56万元,同期占世纪空间净利润80.89%。而世纪空间表示,北京天目与PCI公司的独家代理权,如果到期无法继续取得独家代理权,或者国内外同行业竞争者的相继进入,将影响北京天目未来的业绩。也就是说,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业务或缺少话语权。
另外,卫星遥感大数据产品为世纪空间主要产品之一,而自有卫星遥感大数据产品系基于其自主运控的北京系列遥感卫星。
然而其中,“北京二号”遥感卫星星座实为Surrey Satellite Technology Limited(以下简称“英国萨里公司”)建造。目前,世纪空间通过独家租赁合作方式自主运控“北京二号”星座100%成像载荷能力。
据招股书,2016-2018年,源于“北京二号”星座采集数据的收入分别为1.87亿元、3.56亿元、3.55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65.25%、76.97%、58.78%。
而“北京二号”自2016年正式提供服务,设计的使用寿命仅为7年,预计服务期限不少于10年,服役期满后将不能再提供遥感影像数据。对此,世纪空间坦承,“北京二号”服役期满后,新一代卫星无法接续服务的风险,其未来或将难以持续提供遥感影像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据第四轮审核问询函回复,世纪空间不具有卫星的所有权,卫星载荷的租赁期限为7 年及其后续任何延长期限;而其因未能将卫星资产按照固定资产核算,且按照10年摊销等缺乏充分依据的问题被问询。
对此,世纪空间回复称,将“北京二号卫星星座”100%成像载荷能力由“固定资产”归入了“无形资产”,由按10年摊销改为按原租赁期限7年进行摊销。而此次更正,使得世纪空间业绩“大变脸”。
调整前,2016-2018年,世纪空间净利润分别为1,584.97万元、4,635.59万元、7,202.34万元。调整后,同期,世纪空间净利润分别为-527.96万元、1,391.82万元、3,909.86万元,尤其2018年净利润下调超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