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近500位会计界人士7月10日汇聚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共同探讨如何加强会计基础设施建设。
从准则、监管和人才三个维度入手
李扣庆表示,在积极推进会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这几年已经在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搭建交流平台等方面不断发力。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即将启动与ACCA、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联合启动的“中国-中亚会计精英交流项目”就位列其中。
该项目主要面向中国和中亚各国会计领域相关部门的官员,以及企业、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专家,通过定期研讨、访问交流等多种形式活动,围绕会计制度体系建设、会计人才培养、会计监管体系建设、会计服务体系建设、技术变革与会计发展等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中国-中亚会计精英交流项目”促进相关国家在会计相关领域的相互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李扣庆表示,考虑到各国国情的复杂性,加强会计基础设施建设可从会计准则、会计监管和会计人才三个维度入手,多国协作配合,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沟通机制。
一是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进行的规范,其目的在于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可比性,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简单来说,它是会计行为的主要依据,是会计共同的商业语言。一国会计准则的完备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会计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
二是会计监管体系。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在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的背景下,由于信息不对称,为保障会计工作平稳进行,需提供完善的会计监管体系。会计监管必须以会计信息为基础,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监管指标的效用,而良好的会计监管则可以确保会计准则得到严格落实,防范会计风险。
三是会计人才体系。这里说的人才,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会计组织在内。客观来看,准则的制定、完善和执行以及会计监管,都需要相应的会计人才去主导实施。会计人才的数量、水平及其结构是决定一国会计基础设施能否支持其经济健康运行的关键。
搭上科技发展的 “ 顺风车 ”
在论坛现场,不少与会专家都非常关注科技发展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用友集团副总裁付建华认为,“数字化设施”其实也应该包含在会计基础设施里,从实际案例来看,会计信息工具及云服务正在帮助走出去企业实现会计信息互联互通。她表示,中国企业已经对会计信息和会计核算展开新的探索。比如,对于每一家“走出去”的企业来说,集团公司总部希望能够及时获取在国际化布局的所有分支机构的会计信息,并且尽可能保证这些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可靠性,这是第一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