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初,财政部会计司、会计资格评价中心有关负责人就中、高级会计资格考生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到现在,2019年度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考试报名及相关准备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2019年会计资格考试报考人数已远远超过600万人次。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会计岗位上,尤其近年来,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掀起了“考证热”,很多人抱着“证书少了心里不踏实”的想法,毅然决然奔赴进了考证大军中。
在财税从业者们的眼中,多一个证书,便意味着在求职中多一份胜算,这让越来越多的会计陷入了疯狂考证的“羊群效应”之中。考证或已成为其职业生涯的必由之路。
对于财税从业者而言,如何“抱得证书归”已然成为其增加竞争筹码的重要一课。但是不少“过来人”表示,职业证书在毕业求职和职业发展中固然重要,但证书的不断堆砌并不能充分“变现”为就业“资本”。
大把证书在手,到底能否派上用场?“‘以考促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会计们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获取更多知识。可是,考证只是证明学习能力的一方面,并不足以证明就能胜任实际工作。”某知名企业财务总监表示,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定位,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去考取有价值的证书,一味“随大流”考证不可取。另一方面,会计从业者还需认识到,证书或许是跳槽与就业的敲门砖,但是业务实操能力或丰富的工作经验,在职场上才更吃香。
为“实操”充电,解决会计进阶挑战
试想一下,当考取证书的会计人员越来越多时,或者在多名持有同样证书的应聘者中,用人单位会如何选择?从某些角度来说,“会计越老(越有工作经验)越吃香”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会计因为各种因素在考取证书方面“屡战屡败”,但依然在公司内能位至高层。这充分证明,良好的实操训练与出色的专业能力才是绝对优势。近两年,从人工智能与进入深水区的税改两方面给会计岗位带来的冲击来看,工作经验丰富的“老”会计们大多可以游刃有余的应对,真正帮助企业规避与解决掉风险,能让老板看到自己的价值,保住职位乃至于更上一层。但专业能力成色不足的“新”会计们,即便有大把证书在手,在处理这种应变上也将束手无策。
专业素养与实操能力,不一定需要自己亲身经历长久的会计工作才能获得,也可以通过科学的财税实战课程和经验丰富的专家传授获得,还能在不断的请教和咨询中获得,就是所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